陈继勇 胡艺 刘威
全球经济在过去二十多年间以一种持续失衡的状态运行着,由此,全球经济再平衡将成为未来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最主要的任务。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新趋势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经济失衡获得暂时性休整。随着各国对经济失衡循环机制的不断思考,全球经济逐渐显现出再平衡的新趋势。
经济再平衡目标从单纯的贸易再平衡扩大到各国间的平衡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一直将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目标,定义为美国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体及产油国之间的经常项目再平衡。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全球扩散表明,全球经济失衡不只是贸易失衡,还涉及全球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失衡。
G20成为世界最突出的失衡治理机制,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将获得更多话语权。G20不仅作为世界最主要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对话平台,还为G20内的11个新兴经济体的分歧和差异提供了更好的协调对话平台。通过G20,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成功实现了IMF投票份额的改革,获得了全球经济治理中更多的话语权。
以全球经济再平衡为名的国际经贸冲突将日益增多。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美国等发达国家,要求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承担起更多的全球经济治理义务,从而以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名义实施新的贸易保护,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因此重新抬头,国际经贸冲突将不断增多。
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将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重要举措之一。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和制造业转移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面对国内“产业空心化”,美国在2011年提出要在其国内实现“再工业化”,它并不是将外移工业再转回来,而是要在国内发展更为高端和先进的制造业。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总体战略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也在不断增强。同时,作为主要贸易顺差方,无论从本国经济发展还是从负责任大国形象考虑,中国都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重要力量。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力量虽有所削弱,但美元的国际主导货币地位没有动摇,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主导者必将在各方面给中国施加巨大压力,中美经贸关系将受到新的挑战与考验。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自身还面临着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全球经济失衡不可能仅通过中国的调整而得以解决。因此,中国在制定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战略时,必须遵循以我为主、互利共赢、内外兼顾、有效参与的原则,综合把握再平衡的方向、速度和程度,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安全为前提,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战略目标不能仅停留在实现国际收支的相对平衡上,而应紧盯更为深远的目标。一是通过调整失衡的内外经济结构,变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为消费拉动,变资源投入驱动经济为创新驱动;二是通过积极参与G20等峰会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发挥发展中大国的独特作用,增强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参与度,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三是通过创造消费需求,渐进平衡进出口,实现经贸伙伴的互利共赢,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国须坚持的战略要点是:刺激国内个人消费,实现储蓄与投资的双向平衡;通过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产业结构和价值链环节升级,实现商品出口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及G20等框架下的全球经济再平衡;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内外路径
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在于失衡双方的内外结构失衡和国际协调不力。因此,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必须内外并举。中国唯有内外联动,才能在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下真正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从而为全球经济再平衡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内部路径方面:一是通过机会均等化和收入均等化,刺激国内个人消费,平衡储蓄和投资,在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农民实际收入等政策上,强化教育、就业、创业和公共服务,稳步推进遗产税、赠与税的征收,适时适度减免民众实际税赋,提高低收入阶层实际收入,实现个人消费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增长的新动力。二是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产业结构和价值链环节升级,降低“转嫁性”盈余水平,进一步强化市场竞争机制,真正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三是提高虚拟经济效率,优化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中国应加快深化银行业改革,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提高金融为实体经济配置资源的效率,有效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
在外部路径方面:一是积极推动G20等国际协调机制的制度化。中国可联合新兴经济体,推动G20机制的制度化建设,参与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协调,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二是加强与美欧的经济协调,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经贸关系。为增强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和降低失衡方向的集中度,中国要逐步改变对欧美市场的高度依赖,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同时,还应不断扩大进口,为他国提供新的出口市场,增强他国与中国经济的黏合度,实现互利共赢。三是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提升中国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处位置的先决条件,但人民币的国际化应遵循渐进、稳步和可控的原则。随着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的加快,中国政府和企业亟待提高应对浮动汇率制下的风险管理能力。
(原文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21日)